2023年,宁陕县红十字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增强能力实力,提升服务质效,在助力宁陕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主义领域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
亮点一:创先争优再创新佳绩
一年来,县红十字会聚焦创先争优目标,全面落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及市红十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先后获得中国红十字总会报刊宣传先进集体三等奖、陕西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两项殊荣,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县医院内二科主管护师何敏入选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
亮点二:募捐筹资实现新突破
发挥部门优势,加强人道资源动员力度,主动做好对接服务,畅通捐赠渠道,人道救助实力有效提升。全年接受社会各界捐资捐物21批次,募捐筹资总额 620.61万元,超额完成市考指标的6106%。
亮点三:红十字“救”在身边深入人心
建立了我县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人才库”、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持续扩大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覆盖面。以“救在身边·社区讲堂”为载体,常态化为村(社区)民开展应急救护宣传普及;以“救在身边·安全课堂”为载体,为企业员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以“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先后为高一新生、准大学生等群体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以“救在身边·景区守护”为载体,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以“救在身边·军营守护”为载体,面向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开展系列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拓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覆盖面。面向镇村群众、社区居民,政协委员、军训学生、研学游师生、景点工作人员及游客等群体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13场,3500余人从中受益,普及率超额完成市红十字会目标任务的948%,“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亮点四:救护培训开启新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救护培训新模式,及时启用省会训练中心服务平台,采取线上实名注册、理论学习测试,线下练习和实操考核的模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既提高了救护员培训效率,也为更多的普通群众学习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及技能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全年累计开展持证救护员培训8场次,304人通过考核取得了救护员证书,超额完成市红十字会目标任务的13.86% 。
亮点五: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按照 “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要求精心谋划年度主题活动,先后开展 “担当践初心献血我先行”无偿献血活动、“景区守护”持证救护员培训、流动应急救护体验营+科技大篷车进景区活动、“科普+校园守护”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进校园活动、“关爱生命 与‘宁’同行”应急救护、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8场次。其中应急救护科技大篷车进景区稿件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发动会员单位及志愿者以“生命教育‘救’在身边”为主题,开展纪念第76个“5·8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西部课桌计划网络众筹活动、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等活动4场次,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亮点六:服务中心工作主动积极
服务生态旅游发展,开辟救护培训新途径。按照“重点建设,辐射周边”的原则,县红十字会将我县景区(点)、民宿、农家乐等从业人员及广大游客,研学游学生等纳入培训重点对象,先后开展“救在身边 景区守护”持证救护员培训、应急救护体验营+科技大篷车进景区活动、红十字“生命教育”课堂走进研学游活动,成为普及急救技能的新载体、新平台、新基地,实现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旅游景区、游客的三方共赢。为宁陕中学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1台,打造有速度、有温度的社会“急救圈”,推动“健康宁陕”建设提质增效。积极参与全县文化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强国复兴有我”旅游景区景点解说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为宣传宁陕好声音、展现宁陕好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七:志愿服务彰显风采
组织会员单位及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普及、网络众筹、公益送药、免费义诊、博爱助学、博爱助老、博爱助残、博爱送温暖等多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擦亮“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
亮点八:建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零距离”
锚定基层组织“建、活、强”工作目标,建立健全11个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年吸纳会员178人,增加志愿者16人,实现了红十字队伍逐年发展壮大,为红十字会更好的履职尽责,实现为群众服务“零距离”奠定基础。
亮点九:人道救助彰显社会担当
用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白血病儿童、“天使阳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陕西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三项救助”政策,为因灾、因病等需要人道救助家庭、需要人道关爱的红十字会员、志愿者开展人道救助和慰问,彰显人文关怀。
亮点十:服务乡村振兴有力有为
用好博爱家园项目生计金,支持陕西济世康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宁陕县梨子园养蜂合作社、宁陕瑞泉农业合作社等3家企业、合作社产业发展,辐射带动100余农户增收,并及时跟进了企业发展情况,用“小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