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延续 爱心永恒——安康市红十字会宣传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侧记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19-07-25 20:48
“一种大爱无疆的军人情怀,生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忘保护自己的国家,即使在生命临终的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大爱情怀。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了6个生命,虽然你的身体离开了,但你的精神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在这个世界。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大爱精神,更是安康男儿的勇于担当,你是300万安康人民的骄傲,值得所有的人向你致敬!”。这是一位网友在看到孙亮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的新闻后的感人肺腑之言。
2019年5月12日,家住汉滨区五里镇民力村三组的34岁退伍军人孙亮,因患恶性星型性胶质瘤在安康市人民医院逝世。生前,他意志坚定说服家人,通过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联系红十字会表达了他要捐献器官的意愿,最终在他逝世后捐献了2个肾脏、1个肝脏、1个肺脏、2个眼角膜,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使2个人重见光明。孙亮是陕西省首例退伍军人逝世后的人体器官捐献者。
2018年初孙亮因半边肢体麻木、头疼,经检查确诊为恶性星型性胶质瘤三级,3月19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进行了肿瘤切除,7个月后,在最后一次化疗时病情再次复发,又于11月份进行了第二次开颅手术,手术后病情并无好转,2019年3月又在安康本地医院住院治疗,两个月后病情再次恶化。面对这种现状,他提出了想要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但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为了取得家人的同意,他找舅舅和亲戚帮忙,三番两次的在医院闹情绪,不愿见到自己的家人,甚至拒绝所有的治疗,并坚持跟器官捐献协调员联系,表达了他在去世后决定捐献有用的器官的决定,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家人理解并支持了他的决定。
2019年6月14日,安康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文明办、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邀请安康电视台、安康新闻网等媒体前去看望慰问孙亮家属及采访报道,市红十字会向孙亮家属转交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安康电视台、安康日报社、金州播报等先后以题为《致敬!陕西省首例退伍军人捐献器官挽救6人重获新生》《泪目!安康退伍军人因病去世,捐献器官救了六个人》《致敬!他的这个决定,让6人重获新生》等文章对孙亮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的感人事迹和大爱精神进行宣传报道,微信朋友圈迅速刷屏,网友纷纷留言甚是感人。6月19日,陕西发布、陕西网分别以《退伍军人生命尽头捐献器官 曾以拒绝治疗表达捐献决心》《安康退伍军人孙亮因病去世捐献器官救了六个人》对该新闻报道进行了转载。6月27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从孙亮家属、主治医生、移植医生及器官捐献协调员等不同侧面对孙亮捐献器官的详细经过进行了宣传报道。6月30日上午10时3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时长2分17秒。央视新闻客户端、CCTV生活圈微博以《他重病弥留之际坚持器官捐献意愿 比手势:我至少可以救5人》等为题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7月2日,安康电视台再次来到安康市红十字会对相关内容进行后续报道,对正在登记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进行了现场采访,让更多的人体会生命传递、爱与奉献的温暖。器官捐献,生命永续!大家都知道了去世后有用的器官还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从退伍军人孙亮逝世后捐献器官的新闻播出到目前,安康市通过网上和在红十字会自愿捐献登记的有158人,实施器官捐献4例,有力的推动了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近年来,安康市红十字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动活动,向群众传播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捐献流程,不断提高群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同时也传播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网上和现场登记1600余人,实施器官捐献60多例,挽救了200余人的生命。

关闭